安居房圆安居梦 幸福生活暖洋洋

“在外租房多年,终于可以住进自己的房子了!”今年7月底,涪城区城郊乡西园村600户住房困难群众欣喜非常,1121人全部通过抓阄的方式选定了自己的房子。现场分到住房的群众王安芬兴奋地说:“这就是党和政府给群众最好的礼物。”“人因宅而立,宅因人得存”。房屋,安身立命之本。

近年来,我市不断加大地方投入和政策扶持,多举措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,让群众实现“安居梦”。自2007年以来,我市通过新建、购买、配建等方式,积极筹集公租房房源,截至目前,全市共开工建设公租房47378套(含原廉租房),竣工39474套,已分配入住36649套,解决了近10万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。
  □本报记者 赵烨
  合理选点,方便群众

“住进了电梯公寓,出门就有公车站”

“住进了电梯公寓,楼道整洁、亮堂;新家L形的大客厅,来多少客人也不挤……”日前,记者来到了环卫工人钱芳位于经开区塘汛镇公租房小区5幢1单元17楼的家里。钱芳拉着记者参观了这套82平方米的“大房子”,把客厅、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介绍个遍,“房型设计合理,实用性很强。”

“两年前,一家人4口还住在出租屋里,总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家。”回忆起往事,钱芳格外感谢政府,保障性住房建得又快又好,“2014年5月拿到了这房子钥匙,一家四口搬进新家是第3年了。住在这里环境好就不说了,生活也很方便,出门就有菜市和公交车站,感觉日子越过越幸福。”

近年来,我市公租房项目在选址时,不但考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否配套完善,同时还结合各区域人口及经济发展情况,合理确定公租房建设位置。比如:在涪城区规划建设了西园小区、圣水小区、红星小区公租房,在游仙区规划建设了老龙山小区、芙蓉村小区公租房,在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永安小区、黎家院小区公租房,在经开区规划建设了塘汛小区、友谊村小区公租房等。中低收入家庭可结合工作生活实际需要,选择合适的公租房小区。其中塘汛公租房由10栋高层组成,共计1638套,分一室一厅和两室一厅,租金每月一两百元。

目前,我市城区公租房申请采取社区、街道、区(园区)住建部门和市住建部门四级审核、市住建部门公示的“四级审核、一级公示”的方式确定公租房的配租资格,采取抽签、电脑摇号等方式确定配租房源及入住对象,确保分配的公开、公平、公证。

调整政策,配套完善

“在绵务工三年,把这里当成家”

“住进了新家,感觉生活有了新的开始。”在绵就业的李志强今年通过摇号分到了西园小区的公租房,前些日子刚搬进新家的他告诉记者,“现在工作起来,更有干劲了。”

记者走进西园小区看到,绿化草地植被郁郁葱葱,高层楼房崭新敞亮。李志强告诉记者,搬进来后,每天早晨,他透过玻璃窗就能目眺远方。转过身来,再看看屋内洁白的墙壁、宽敞的客厅,眼前的一切,与曾经居住的出租房反差太大了。

“这里的邻居来自五湖四海,有的是从老家来绵阳打工的,有的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。”李志强说,从巴中来到绵阳,就是觉得这座城市具有包容性,不少外地人在这里实现了梦想。“如今在绵阳工作三年了,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。”

据介绍,从2008年4月起,我市综合考虑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及申请情况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,适时制定和调整管理配租政策,规范有效快捷地实行公租房配租。今年,我市停止政府投资新建公租房,不再购买商品房作为公租房房源。5月,我市再次修订城区公租房配租政策,出台了《绵阳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放宽收入限制、扩大保障范围、简化手续和申请流程,继续将住房困难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(个人)、新就业职工、在城区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。

此外,在公租房建设过程中,按照“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验收、同步使用”原则,设计并建设给水、排水、污水、电力、电讯、燃气、有线电视等配套基础设施,小区内道路、照明、绿化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。

(来源:绵阳日报)